智造农业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已全面迈进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则是最先进信息技术所形成的高科技技术代表。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在农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197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发的大豆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的专家系统,并应用于农作物的耕作、播种、栽培等方面。我国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沙姜黑土小麦施肥专家查询系统”成为我国研制并建成的第一个专家系统。近年来,伴随这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例如华南农业大学所开发的智能水果采摘机器人,通过双目立体视觉对果实的进行定位,运用数学方法,对采摘作业路径进行自主规划,最后通过机械臂末端的拟人夹指采摘果实,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倍。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农业、建立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向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渗透,势必对现有农业的产、供、销体系进行深度改造,从而彻底颠覆我国传统农业的营销模式。

“智造农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智慧农业。从概念上说,智慧农业主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种植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新型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实质是数据驱动,即利用已有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借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农业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气候条件、土壤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对获取的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建立农作物生长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底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严峻挑战,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生产结构失衡和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新问题所带来的弊端也日趋凸显,在这一大的发展背景下,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的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智造农业”则无疑最为有效的助推神器!